我院组织专家团队赴云南腾冲市、施甸县开展教学实地指导活动
日期:2025年03月28日 15:19
发布:
关注:

2025年3月17日至20日,我院承办的“云岭教师发展协同提质计划”项目在云南省腾冲市和施甸县全面展开。学院组织学科专家团队深入两地基层学校,通过入校诊断、示范教学、专题讲座、联合教研等多元形式,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动能。

启动仪式锚定方向,开启帮扶新征程

3月17日上午,项目启动仪式分别在腾冲市和施甸县同步举行。两地教体局主管领导分别参加了启动仪式,强调实地教学指导是当地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契机,号召全体教师珍惜机会,积极汲取专家经验,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当地教育迈向新台阶。我院项目主管王月红、陈茜分别详细解读了项目实施方案,培训将通过集中培训、诊断式指导、实践培训等多元形式,开展三个阶段精准帮扶,把脉两地的教育现状,破解发展难题,助力两地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为当地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专题报告引领前沿,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启动仪式后,我校实验小学罗坤校长以《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的变革之路》为题,为参训教师带来了一场前沿性的专题讲座。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云南省昌宁县第一示范小学杞丽娟以《把握AI时代的变与不变挖掘教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开展讲座。两个专题报告都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生态的重塑价值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创新与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径,引发参训者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思考。

入校诊断精准施策,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专家团队兵分多路,陆续深入腾冲市第一幼儿园、腾冲市第二完全小学、民族中学,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施甸县示范小学集团及县幼儿园等多所学校,开展入校诊断活动。专家们通过课堂观察、评课议课、专题研讨、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各校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核心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名师课堂示范展示,引领教学改革实践

专家团队结合两地的课堂指导需求,精心准备并展示了多堂示范课。专家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为主体,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通过“生活化”的真情境、真问题、真探究,与学生实现一次又一次智慧的碰撞和思维的交流。示范课为当地教师呈现了高效、生动的课堂教学范例。当地教师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推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

互动研讨交流,促进教育理念更新

课堂教学展示后,专家都会与当地教师开展评课、议课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对示范课、公开课的简单评价,更是深入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碰撞教学思想的过程。在研讨过程中,专家团队结合课堂实例,详细讲解教学设计的思路、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以及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当地教师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到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思与改进。同时,当地教师也积极分享教学经验和困惑,与专家团队展开讨论。这种互动式的研讨方式,不仅让当地教师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探索适合本地教学实际的改革路径的热情。

集体备课凝聚智慧,共筑高效课堂

在腾冲市和施甸县的实地指导活动中,集体备课活动贯穿于整个研修过程。在专家的引领下,当地教师们通过集思广益,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个体的不足,形成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使集体备课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输血”促“造血”,激活教育内生动力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实践”立体化赋能模式,累计开展示范课40余节,课例研讨30余场,集体备课40节,专题微讲座20场,座谈交流12余场,惠及两地教师超500人次。参训教师纷纷表示,专家指导“直击教学痛点”,为课堂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此次帮扶行动是我校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践行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学院以优质资源下沉为抓手,精准对接县域教育需求,为腾冲市、施甸县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也为边疆地区教育协同发展树立了示范样本。未来我院将持续深化“传帮带”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辐射,为边疆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长效支持。


一审(校):王月红     二审(校):龙卓华     三审(校):黄怀平

上一条:国培计划(2024)——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教研员班在我院开班

下一条: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旗县教师培训边境旗县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名班主任班开班

回顶部